微信图片_20250905101005_161_28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回顾历史,抗战的胜利固然靠枪杆子,但笔杆子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抗战时期的进步新闻人,以笔为枪、以墨为弹、以字为刃,在新闻舆论战场上构筑起一道坚固防线,用使命与担当镌刻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笔战是枪战的前驱,也是枪战的后盾!”这是周恩来在1940年9月29日给进步新闻人的题词,彼时的他还有一个身份——《新华日报》董事长。《新华日报》在发刊词中庄严宣告“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人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崇高境界。

 

抗战时期的进步新闻人是时代风云的忠实记录者、民族精神的有力鼓舞者、进步思想的有效传播者。他们的笔下,字字如子弹,射向敌人的心脏;篇篇如号角,唤醒国民精神。1940年8月26日,诞生于大轰炸间隙的《新华日报》社论《以胜利回答敌寇暴行》,字里行间喷薄着不屈的火焰。这篇社论直指“亡国论”“速胜论”的危害,传播了持久战、游击战的思想,及时消除了国统区错误的抗战舆论,吹响了积极抗战的嘹亮号角。

 

以乔冠华、龚澎、范长江等为代表的进步新闻人,在舆论战线上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乔冠华的国际评论如锋利解剖刀,洞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龚澎用流利英语向世界传递中国抗战真相;范长江在被炸毁的废墟上慷慨陈词:“敌人可以炸毁我们的房屋,但不能动摇我们抗战的决心!”他们以笔墨为武器,唤醒亿万民众,激励前线将士,推动后方生产,争取国际援助,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进步新闻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功绩,源于三个方面的宝贵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紧密相连;崇高的职业操守,在恶劣环境中坚守真相和正义;创新的斗争艺术,巧妙应对新闻审查,开辟舆论斗争新方式。

 

笔下有千钧,肩上有担当。抗战进步新闻人用血与火的实践证明了新闻舆论工作是革命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笔杆子与枪杆子同样重要。他们的精神跨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代新闻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闻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 胡云昌

编辑 王相今

责编 罗娇

终审 向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