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
日前,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介入中心教授陈愉的技术支持下,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成功实施一例硬质支气管镜下硅酮支架取出术及声带息肉激光消融术,标志着医院在气道介入治疗技术方面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也体现了医院在手术安全保障水平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以后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好务、谋福祉。
据悉,硬质支气管镜技术及激光消融术均为呼吸介入IV级手术,其复杂的操作技巧、较高的手术危险性,以及全面的安全保障使该项手术目前仅能在国内大型知名医院开展。
“此次在陈愉教授提供的技术支持下,我院成功实施硬质支气管镜技术及激光消融术,弥补了我院乃至渝东南地区该项技术的空白,未来能够造福更多的呼吸疾病患者,为他们谋得更多的健康福祉。”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廖秀清说。
呼吸疾病患者多次求医
今年19岁的涪陵市民小杰在2年前不慎外伤导致颈部出血,求医于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入院行气管插管治疗后,小杰病情好转,随后出院。
一段时间后,小杰出现活动时喘累、呼吸不畅等症状,且日益加重,多次求医于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经胸部CT和气管镜检查,医生发现小杰的气道中段严重瘢痕狭窄,且最狭窄处不足5毫米。
“虽然气道瘢痕狭窄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却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廖秀清说。基于此,2018年4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为小杰行了第一次气道介入手术,具体包括行气管瘢痕狭窄电切松解、球囊扩张及冻融等治疗。手术后,小杰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顺利出院。
但好景不长,1个月后,小杰呼吸困难的症状再次加重,且气道再次出现狭窄,需再次手术治疗。“根据当时小杰的情况,他每隔2个月均需要入院进行一次气道介入治疗,以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廖秀清介绍,长期呼吸困难的患者通过反复的住院手术治疗,虽然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却不能根治疾病,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还会影响自身的精神面貌和身心健康。
广州呼研院指导
助患者畅通呼吸
2017年4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正式授牌成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技术指导单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及其领导的团队为医院及科室未来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针对小杰的情况,医院科室第一时间与小杰及其家人进行了充分沟通,随后积极联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希望早日畅通小杰的“呼吸梦”。在各方的努力下,2019年1月,小杰及其家人前往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接受继续治疗,由介入中心教授陈愉为小杰完成气道硅酮支架置入术。术后小杰的呼吸不畅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气道硅酮支架置入后,小杰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脸上也能见到快乐的笑容了。”廖秀清说。近2年来,小杰定期到医院科室复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气道狭窄已经得到很好地控制,且未再出现进展。
今年4月,小杰置入的气道支架已经可以取出。无论对小杰及其家人还是医院科室的医务人员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高兴的好消息。但多年的反复治疗已经花费太多积蓄,再次前往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让小杰及其家人犯了难。
得知这一情况后,医院科室再次联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得到介入中心教授陈愉的大力支持,他亲自来到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为小杰完成气道支架的取出。
4月30日,小杰入院接受术前检查,却发现血小板严重低下,出血风险很高。众所周知,严重的出血风险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不仅如此,小杰还曾确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有输血史,并有河虾、头孢过敏史。
“如果硅酮支架长期置入,超出时间窗,则可能出现新的并发症。”廖秀清说。面对复杂的情况,医院科室立即向上级进行了汇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开展了多次院内大讨论,充分分析病情并制定应对措施,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为手术创造了最佳的安全保障。
5月9日,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介入中心教授陈愉的技术支持下,医院为小杰实施了硬质支气管镜下硅酮支架取出术及声带息肉激光消融术。这场手术非常成功,仅用了30分钟便顺利结束。术后经维持治疗,小杰康复出院。
5月16日,术后一周,小杰按时返院复诊,青春帅气的小伙恢复了朝气,呼吸困难等不适早已烟消云散。为感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的辛苦付出,小杰及其家人还特地制作了两面锦旗送给医务人员。
开展新技术促进深合作
为患者谋福祉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成立于2004年,2018年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重庆市区域重点学科,重庆市呼吸专委会、重庆介入呼吸病学副组长单位,重庆渝东南呼吸专委会主委。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技术协作单位,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呼吸诊疗中心和呼吸系统疾病专业基层人才培养基地。
科室不仅开设了呼吸介入、呼吸重症、肺部肿瘤、慢病肺康复等多个亚专业,还拥有先进支气管镜操作平台4套、支气管镜15条、呼吸机(无创和有创)20台、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8台,以及全自动电脑肺功能仪、睡眠障碍监测仪等先进设备。并率先在全市常规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E-BUS引导下纵隔开窗肺活检、TBNA、TBLB、TBCB等,在慢阻肺、重症哮喘、肺心病、肺癌、重症肺炎、休克、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复杂性胸腔积液、气胸、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ARDS甚至MODS等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均处于市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科室累计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研究20余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在国内、市内呼吸论坛上作大会交流及专题讲座50余次,获得涪陵区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4项,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
自2017年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成为技术协作单位以来,截至目前,科室已派出张孝彬、冉方兰、王杨中、陶韬、任程等5名医师及多名护士前往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了科室的诊疗能力和水平。同时,合作开展了气道硅酮支架置入及取出术,成功救治因气道瘢痕狭窄至严重呼吸困难患者1例,且随访疗效良好。组织开展了肿瘤远程会诊,对肺部肿瘤综合治疗提供技术指导,有效提升了肺部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
接下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将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开展更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扩大呼吸介入手术室面积,升级设施设备,开展硬质支气管镜、气道内激光消融、肺结节虚拟导航等治疗技术;扩大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面积,增加编制床位,划分重症有创专区及无创专区,开展CRRT、ECMO等诊治技术;加强呼吸慢病及肺功能学组建设,以互联网为纽带,以“三级医院+家庭”慢病诊治管理模式,提高呼吸慢病诊治水平,同时加强肺康复普及,实施“医院+家庭”康复训练模式;积极实施肺部肿瘤早诊早治,提升中晚期肿瘤综合诊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
□新闻多一点
科室各学组目前可开展的技术
呼吸介入组:现为重庆介入呼吸病学副组长单位,能开展经气道、血管、经皮、经胸腔等多渠道介入诊治技术。其中,独立开展的超声支气管镜相关诊治技术、Y型支架植入术、TBCB等均处于全市先进水平。
呼吸重症组:常规开展无创和有创通气、气管插管等技术,创新开展重症超声、有创通气下俯卧位通气技术,无创通气清醒俯卧位通气技术,危重症患者肺康复、重症感染病人床旁支气管镜治疗以及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基因检测,脓毒症的集束化治疗等。呼吸重症救治成功率处于全市前列。
肺部肿瘤组:广泛开展肺癌放化疗、免疫、靶向治疗、抗血管治疗、粒子植入放射、外周肺结节射频/微薄消融治疗综合治疗及全程管理。常规开展远程会诊及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肺结节的筛查及诊断率。定期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肿瘤专家开展远程会诊,指导肺部综合治疗。
慢病肺康复组:常规开展慢病诊前评估,通过“互联网+”模式开展慢病随访管理,对哮喘、慢阻肺、支气管扩张、尘肺等疾病实行规范化诊治及随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风险。尤其积极开展肺康复治疗,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缩短住院时间。
文/罗菲菲 图/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