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如烈士陵园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3月12日,记者来到革命老区涪陵区大顺乡——革命烈士、川东农民起义领袖李蔚如的故乡。这个曾经点燃星星之火的革命老区,以前因为地势偏远、交通闭塞而陷入贫困。现如今,大顺乡党委、政府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让李蔚如烈士精神永放光芒,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革命先烈播种红色文化
四镇乡农民运动纪念馆
76岁的李成荣是土生土长的大顺乡大顺村人,熟悉大顺历史,当地人称其为“大顺活字典”。谈起大顺乡的红色文化从何而来,李成荣结合自己多年收集、挖掘、史实考证,认为主要是李蔚如等革命先烈在大顺乡播下的革命火种,使得当地红色历史文化深厚。
李蔚如烈士(1883年~1927年),字郁生,号鸿均,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四川涪州新盛镇大顺场岩口(今涪陵区大顺乡)。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15年回国后,历任护国军四川招讨军中将参谋长,四川靖国军参谋长、四川督军参谋长兼讲武堂堂长。1924年李蔚如退隐回乡,兴办更新小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在新妙兴办弋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弋阳国民师范学校),7月上旬李蔚如被重庆军政当局诱捕,7月8日在解往重庆途中被杀害于重庆黄桷垭。1942年,国民党地方政府为其修建陵园。1950年3月,西南军政委员会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游客缅怀李蔚如烈士
仰慕和敬佩心中的英雄
李成荣告诉记者,李蔚如虽然牺牲了,但他在涪陵和四镇乡播下的革命火种并没有熄灭。1928年天宝寺起义,1929年抗捐军起义,都有四镇乡群众作基础。李蔚如的革命思想哺育了一代青年,其弟李仙舟、表弟张光、外侄陈寿珉、外侄女婿田鹤鸣均为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李蔚如由一个激进的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的英名早已铭刻在人民心中,他对人民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永垂史册,万古流芳。
如今,李蔚如烈士陵园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和区级青少年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近3万人次党员干部、青少年以及游客。在李蔚如烈士陵园墙上,刻着李蔚如牺牲前写的《绝笔信》和诗词。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李蔚如革命烈士和无数先烈牺牲生命换来的,要把这种伟大精神传承下去。”游客唐清海说。
李成荣告诉记者,他是听着李蔚如的故事长大的。因为仰慕和敬佩心中的英雄,他格外珍惜和爱护这位革命烈士的旧居,并时刻关注着与烈士相关的红色景区建设。
红色文化旅游助村民增收
穿过历史的风雨,今天踏入大顺乡的人还能回看风云人物留下的故物与精神。位于李蔚如烈士陵园广场的“四镇乡农民运动纪念馆”,显得格外引入注目。这里分别陈列了李蔚如生平、李蔚如诗词等,详细展示和颂扬李蔚如等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四镇乡农民运动的历史功绩。在广场的右侧,10余名工人正忙着修建李蔚如烈士陵园生态停车场、一个5星级厕所和1条观光步道,整个现场一片忙碌。施工现场负责人盛行军说,该工程于今年2月22日动工,目前工程完成了30%,预计在5月1日之前开放。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有了载体,如何避免遗忘,就必须考虑红色文化何处去!
如何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滋养大顺儿女的精气神?如何传承红色文化?能不能把红色文化转化为执政为民的理念?近年来,大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辖区内红色遗址的保护和文化挖掘,多方筹资,加强文化遗产及文化设施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并依托李蔚如烈士陵园、李蔚如旧居、李家祠堂、四镇乡农民运动馆等红色旅游景点,着力打造国家级AAA景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宣传了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更为这里增添了人气。”李成荣说,依托红色旅游的发展,现在大顺乡大顺场镇的流动人口多了,生意好做了,场镇上建起很多高楼,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大顺乡大顺村7组,48岁的村民杨有亮正背着喷雾器在230平方米的农家乐周围除杂草,妻子陈佐会也在打扫卫生,以迎接即将前来春游的游客。
“把环境卫生搞好点,让游客满意舒适。”杨有亮告诉记者,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为他的农家乐带来不少收益,而他也借助农家乐实现了从打工仔到小老板身份的转变。
6年前,杨有亮和妻子陈佐会在辽宁盘锦一家酒楼打工。“家里赚不了钱,不出去没办法。”杨有亮说,迫于生计他和妻子在辽宁鞍山一待就是6年。虽然夫妻俩省吃俭用,一年也只能存两万元钱。如今,守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这得益于大顺乡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
“这里毗邻李蔚如烈士陵园、李蔚如旧居、李家祠堂、四镇乡农民运动馆等红色旅游景点,自然环境好,不但交通方便,而且是大顺场镇的好地方,这就是资源优势。”看到家乡提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号召后,杨有亮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在村干部的支持下,2016年开起了农家乐。
“那时候不担心盈亏,反正都在自己家里做,赚了是好事,亏也亏不了多少。”信心满满的杨有亮花了10多万元将自己的房子简单装修后,便接待游客。
得益于在辽宁盘锦一家餐厅的打工经历,杨有亮不仅对服务行业的各项要求了如指掌,而且做的饭菜在当地小有名气。就这样,杨有亮凭着优质的服务和美味的菜肴,将农家乐的生意做活了,如今年收入达到16万元。
大顺乡宣传委员李刚说,该乡将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增添红色元素,添置监控系统和标志标牌系统,倾力把李蔚如故里打造成为重庆市内外知名的3A级旅游景区,让更多人来到大顺,了解大顺。
□传承人物
李成荣:做大顺红色文化的守护人
李成荣正在撰写李蔚如烈士史记
76岁的李成荣是土生土长的革命老区涪陵区大顺乡大顺村人。已有55年党龄的李老,既是当地的文化带头人,也是文化守护人,更是文化宣讲人。
几十年来,李成荣一直积极参与李蔚如烈士陵园、李家祠堂、李蔚如旧居等文物保护、抢修、宣传。李成荣说,他要让更多人知道大顺的革命历史。
“从李蔚如烈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在紧要关头,舍身忘死,临危不惧,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鼓舞和鞭策。”李成荣说,自己最近一直在收集整理李蔚如烈士的历史资料,希望可以尽己所能,让后人们记住大顺的红色文化。
除了向游客宣讲李蔚如烈士事迹,退休后的李成荣,还积极参与村里支部活动,协助村支两委做好中心工作和群众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大顺红色文化能被更多人知晓,其中有李成荣大叔很大的功劳!”大顺乡大顺村干部杜强说,每逢有游客来缅怀李蔚如烈士,想听其中的一些故事、事迹,李成荣就会主动放下手中的活前去作义务宣讲。
最近,李成荣手上正在忙一件大事——收集、撰写李蔚如烈士史记。他说,他要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让李蔚如烈士精神永放光芒。
文图/记者 徐华东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