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义和段江岸美如画
义和镇美丽乡村丰收季节硕果累累
开栏语:涪陵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生态优先意识,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涪陵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不断把涪陵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更新的层次、更高的水平。
今日起,本报推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沿江行”栏目,聚焦涪陵区长江沿线乡镇街道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务实举措和新作为,展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成就。
涪陵区义和镇位于长江上游北岸,坚持绿色发展,一直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向前。近年来,义和镇坚持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踏出一串坚实有力的绿色足迹。
加大植绿护绿
做好绿色发展文章
冬春蓄水,它们在水下休眠;夏秋泄洪,它们露出水面生长开花美化绿化库岸。时下正值初冬,在义和镇镇安社区长江沿岸,部分水桦露出水面1米左右,剩下部分全被江水淹没。
今年,义和镇在镇安社区消落带栽植了3000多株中山杉和1300多株水桦。“以前这里是一片荒滩,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才逐渐发展成为树林。”义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9年3月起,义和镇在镇安社区开展了消落带生态治理,从江西引进水桦等树种,栽植在镇安社区的消落带,并每隔一段时间就观察苗木的存活率和长势情况。
消落带里,一般植物很难生长。能在消落带安家的,必须是两栖植物,既能陆上长、又能水中生,栽植的中山杉和水桦是非常适合在消落带生长的两栖植物,不仅防止了水土流失,还绿化了长江两岸。
不仅如此,义和镇还坚持做好辖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侵占防控等工作,有效保护辖区森林资源。在义和镇黄草村一处名叫庙坝(小地名)的地方,松材线虫专业除治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砍伐疫木、集中焚烧,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全程作好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除治质量。
据悉,义和镇林地近6万亩,其中松林面积1万亩,除了做好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外,义和镇还落实森林防火措施,杜绝辖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全面加强林地管理,实现辖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植被好,一片青山绿水。
发展绿色产业
打造高质量绿色银行
每年的秋冬时节,是义和镇柚子、柑橘成熟的季节。石岭村的蜜柚园里,还有一部分柚子挂满枝头,色泽光亮,柚香四溢。在临江村,柑橘林郁郁葱葱,一个个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得格外惹人喜爱。
春天有花、夏天有绿、秋天有果、冬天有青,这是义和镇人民的追求。如今的义和镇,绿意越来越浓。义和镇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园”,农业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发展果树经济,种植葡萄、李子、柚子、柑橘、火龙果等时令水果,形成既有颜值又有产业的美丽乡村。
义和镇自2018年以来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共完成18610亩营造林任务。其中完成2018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2760亩,宜林荒山及无立木林地造林4600亩,农村“四旁”植树650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新造1100亩,森林抚育6000亩,幼林抚育400亩,疏林地及未成林地培育3100亩。
对绿色情有独钟的义和镇,有着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义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大力开展了森林资源保护、乡村绿化美化等工作,现在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5%。”义和镇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义和镇还将继续实施沿江库区消落带治理,争取3年内完成全镇22公里沿江岸线植树护绿工作,勾勒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丽画卷。
文/记者 黄维娇 图/记者 冯国庆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