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布局实施了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数字重庆建设重点能力总体形成。2024年,将加快推动数字重庆建设面上突破,做好“一件事”场景谋划,推出100个以上便民利企服务应用。

2024重庆两会期间,上游新闻对话区县主要负责人,推出《数字重庆“赛马记”》,讲述数字化为发展赋能、为服务提质、为治理增效的生动故事。

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


数字重庆建设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是实现超大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系统性重塑的关键变量。

一年来,涪陵持续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归集公共数据7亿余条,基层智治平台办理办结各类事件超过20万件。

“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的整体态势基本形成。”1月21日,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接下来涪陵将持续提升基层“智、治”实战效能,在探索改革“数字密码”上下功夫,尤其要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实用实战成果,争当数字化改革先行军。

数字资源“应编尽编”

公共数据平台初步形成支撑力

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召开以来,涪陵区各级各单位闻令而动,对照责任单、作战图体系推进、集中攻坚。

按照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构架,涪陵区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一定支撑力。

“数字资源编目在持续完善,对全区数字资源‘应编尽编’。”王志杰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涪陵共计122个应用、1689类数据、18个能力组件、26891个感知资源被纳入目录。

数据归集是提升支撑力的重要一环,涪陵推进得如何?

王志杰表示,涪陵区抢抓时机,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并请专业人员帮忙。

截至去年10月31日,涪陵归集全区数据1415类,总量7亿余条,位列全市第一,归集率达83.8%。同时,归集到城区地下管网、路灯、井盖、充电桩等127类近80万个部件的产权归属、经纬度等数据;对161个存量数字化应用开展调研梳理,进行分类分组整理并初步形成关停整合方案。

“全区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100%。”王志杰说,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涪陵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4500座,“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40个。”

积极开展试点

问题办结时间提前1-3天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推进,网上就能办成的事情越来越多,体验也越来越好,越来越离不开“数字”赋能。

重庆1031个镇街正全面推行“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打造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升级版”。涪陵选定多个镇街率先试点,按照“141”总构架打造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在敦仁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一块LED大屏实时展示着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的各项数据,工作人员根据屏幕上每个具体问题的进程,可第一时间掌握街道17个社区、104个网格的“关键小事”。

“这是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王志杰说,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依托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开展工作,网格员将上报的环境卫生、乱停乱放、突发事件等事件分类归集到相应版块,再由指挥中心进行调度交办至相关岗位进行办结,以网格、社区、街道三级联动高效处理问题。

敦仁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共闭环处理网格事件3000余件,在三级联动治理下基层问题办结时间比传统方式提前了1-3天,不少矛盾纠纷和难事急事解决在基层。

据统计,全区基层智治平台一年来办理办结各类事件超过20万件。

加快数字化进程

聚焦“一件事”打造涪陵范例

数字化改革不断深化,具有辨识度的成果在涪陵正渐渐形成。

涪陵区精心谋划“一件事”, “公益诉讼线索处置”“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等4个应用入选市级试点,“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监管”也上线试运行。

王志杰表示,接下来涪陵将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围绕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开发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市影响力的重大应用,打造引领数字文明新时代的涪陵范例。同时,用好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归集国土空间、地理信息、城市部件、市场主体、自然人口等基础信息,优化完善数字资源“一本账”。

另外,涪陵区将着力推进“6+1”系统建设,继续推动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智慧助手等15个“一件事”上线运行。

“我们正推动区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镇街基层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形成实战实效。”王志杰说,涪陵区将完善镇街职能配置和运行机制,提升基层智治和服务群众水平,让城市运行更加智慧。

(免责声明: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涪陵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