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涪陵区教育系统文明礼仪教育推进会在涪陵城七校教育集团白鹤梁校区召开。会议要求,从“细处”入手,从“宽处”着眼,从“精处”谋划,从“实处”推进,进一步推动文明礼仪教育走深走实。(《巴渝都市报》5月16日3版)

前不久,在乐山开往江油的C6276次列车上发生的掌掴事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成都铁路公安处已依法对该事件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虽然事件得以平息,但笔者认为,引发掌掴事件的“熊孩子”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如果没有出现“熊孩子”吵闹、踢座椅等不文明行为,就不会有后续事件发生。只有推进青少年儿童文明礼仪教育走深走实,才能让“熊孩子”越来越少。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讲规矩、不懂礼貌、唯我独尊的“熊孩子”,时不时惹祸。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他们自私、狂妄、任性,养成不文明甚至不守公德的行为习惯。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教育是青少年儿童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可促进青少年儿童形成向善向上的道德人格,更好地遵守公民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意义十分重大。

若学校过于注重成绩,把文明礼仪教育形式化、简单化,加之家长溺爱孩子,不加正确引导,爱护短,“熊孩子”就会越来越多。因此,加强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必须学校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

从学校层面来讲,要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常规,建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利用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新媒体平台等形式,宣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学生学习,严格遵照落实有关要求。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措施,常态化开展“文明每一天”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加强督导、评价,让讲文明、守礼仪成为青少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自觉。

从家庭层面来讲,家长应担负起孩子文明礼仪教育第一责任人职责,传承家规家训和好的家风,从日常生活细节着手,教会孩子懂得各种家庭礼仪、餐桌礼仪、社交礼仪(包括待客、作客、其他社会交往等)知识,督导孩子养成懂礼貌、讲礼仪、守公德的好习惯。

文明养成,久久为功。青少年儿童文明礼仪教育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用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去培育他们健康茁壮成长,避免成为“熊孩子”。

(冯蜀闽)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