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涪陵区李渡街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及区委六届九次全会部署,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组织强、环境优、产业兴、交通好、城乡美、百姓富”六大任务,实施发展提质、平安守护、创新示范、幸福暖心“四项行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奋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秀美李渡。


李渡街道和美乡村景色


聚焦营商环境 

注入发展新活力


“很感谢街道的帮助,贷款资金的问题解决了,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2024年12月28日,李渡街道企业服务专员在走访重庆市昱泰制罐有限公司时,该企业负责人笑着说道。


重庆市昱泰制罐有限公司是李渡中小企业集聚区的落户企业之一。2024年,该公司成功申报成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2024年7月,街道企业服务专员走访中小企业时了解到,昱泰制罐有限公司刚申报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想要扩大生产,但目前缺乏发展资金。


企业服务专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汇报给街道相关领导及部门。经调研协商、多方协调寻求贷款资源,该公司当月成功争取到重庆银行200万元、中国工商银行264万元贷款,用于扩大经营规模。


截至目前,该企业利用这笔贷款资金实现了增产,新增就业人数5人,新增产值300万元,缴税同比增长23.92%。


这只是李渡街道服务企业的一个例子。街道坚持以“爽心、舒心、暖心、顺心”为引领,叫响“李快办、您满意”营商品牌。持续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施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次办”和全程代办,精塑“爽心”的政务环境;聚焦中小企业集聚区高质量建设,完善园区内外道路3.16公里,升级电网10千伏,铺设供水管网公里,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服务,培育科技型企业3家、市专精特新企业1家,构建“舒心”的投资环境;建立领导联系企业和驻企专员制度,走访联系辖区企业320余次,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行动8次,解决企业难题24件,营造“暖心”的服务环境;推动执法从“多头管”向“共同管”转变,组织实施跨部门(单位)综合执法、联合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顺心”的法治环境。


此外,街道坚持以商招商、链式招商,2024年以来赴浙江、深圳等地进行招商考察、对接企业,累计跟进项目线索80余条,新签投资项目10个,协议资金16.71亿元。


李渡街道中小企业集聚区


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工业强基更具势头。2024年1-12月,街道完成本级税收收入4128万元,同比增长36.19%,增长额居全区第一。1-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207万元,同比增长6.55%;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9973万元,同比增长38.32%。


聚焦乡村发展 

孕育振兴新希望


“这里的柑橘又大又甜,周末前来采摘柑橘,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在乡村小路走一走。”2024年12月29日,市民周先生带着朋友到李渡街道岚马村采摘柑橘,感受乡村之美。


游客在岚马村采摘柑橘


离涪陵大约30分钟车程的岚马村种植柑橘1500亩,当前正是柑橘成熟的季节,一个个红彤彤的柑橘挂在枝头,嫩绿的树叶随风摇曳。村里的那条小河流,河道整治后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漫步于溪流边,可以欣赏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风光。


“咱们社区的葡萄园就盼着明年成熟销售了,我们家把闲置的土地入了股,这下可有盼头咯。”2024年12月28日,在李渡街道石龙社区葡萄园基地除草的陶大姐高兴地说。


陶大姐说,将闲置土地入股,葡萄盈利后可以分红,此外在葡萄园务工还可以增加收入。


石龙社区晞昱葡萄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种植有巨峰、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等品种葡萄20余亩,但因种植面积小、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未见成效。


为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在街道的指导下,石龙社区探索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三变”。


“果园变公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修建健身步道,将葡萄采摘赋予更多趣味,提高人流量;“农民变股民”,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发展模式,村集体参股专业合作社,动员闲置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解决资金难题,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农房变客房”,在周边发展农家乐和系列民宿,发展采摘葡萄一日游。


如今,石龙社区整合资金70余万元,建成30亩大棚,扩大种植葡萄面积100亩,同时还解决了11名稳定脱贫户务工和5名劳动力就地就业。


“现在,我们的葡萄园建起来了。社区、农民、技术人员都积极贡献力量,干劲儿可足了!我们社区是街道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兴旺的一个试点,我们正努力全面发展,争取成为和美乡村模范。”石龙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邹强说道。


李渡街道以“诗和远方”推动乡村振兴走向质变。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做好特色产业文章,以石龙生态葡萄基地、垭口食用菌智能工厂、黄草山十二居民宿等为示范点,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50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615万元。


同时,街道充分利用涪陵区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地标和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优势,一期配套投入83.3万元新建林下“星空小镇”特色民宿,以“村集体+新媒体”模式推动项目运营,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网红打卡地。


聚焦民生实事 

城乡风貌展新颜


“我们致远社区环境越来越好了,排水系统重新修建,雨天也不会积水;外立面改造让社区越来越漂亮了。”2024年12月29日,李渡街道致远社区居民在和邻居聊天时,感慨道。


改造后的致远社区外装门面


城镇面貌的改变,体现着李渡街道在城乡建设方面下了“硬功夫”。李渡街道着力推进美丽场镇、美丽农村建设,积极补齐民生短板、笃行利民之举,将民生“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


“路灯安装了,我们夜晚出行更加安全方便。”2024年7月,李渡街道垭口村村民在垭口散步时说。


“如今,我家也用上天然气了!太方便了,还能节省开支。”2024年11月初,涪陵区李渡街道致远社区栗传会家里安上了天然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24年以来,李渡街道大力投入资金,聚焦民生实事,改善城乡风貌。持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致远社区雨污管网改造工程,新修污水管网5638米、雨水管网1671米,极大改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新安装太阳能路灯554盏,覆盖致远社区、石龙社区、桂花园社区、垭口村、龙塘村、岚马村主次干道,受益群众1.5万余人。


将管道燃气进村入户纳入“民呼我为”项目,按照“街道统筹、属地推进、企业实施、居民自愿”的原则,协调燃气公司为居民安装天然气。截至目前,街道已有11个村(社区)的管道燃气使用率超过70%,其余8个村也正按计划施工,预计完成800户以上居民的管道燃气安装,实现村(社区)通气率100%。


同时,街道完成配套基础设施改造,硬化通组公路及农村安全生产基础道路33.935千米,辖区通组公路硬化率达90%;改造人行道10569平方米,新建垃圾分类亭20处、文化广场1处、古树小游园5处,改善群众日常生活环境;进行致远社区外立面改造工程,改造涉及15栋;新建石坝停车场、翻新生态停车场,新增车位40余个,缓解场镇停车压力。


聚焦基层智治 

释放治理新效能


“我在外打工,母亲在家行动不方便,请网格员上门帮忙进行养老保险待遇认证。”


“我儿子在新区电子厂里上夜班,电话接不到,孙子饭卡没钱了,请帮网格员帮我给孙子充一下饭卡。”


……


2024年12月初,街道新龙村第1网格群里不时出现群众求助消息,网格员刘红总是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复,并及时上门服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李渡街道百花村网络员入户宣传反诈信息


街道紧跟数字重庆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起全面、精准、智能的基层治理智治体系,实现了从“传统治理”向“智能治理”的转变。


科学制定网格员管理考核办法,细化落实网格员“6+1”事项清单(即:关注重点人群、日常巡查走访、巡查重点场所、协处突发事件、主动服务群众、正面宣传引导、其他准入任务)。常态化开展网格员入户大走访行动,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9类“重点群体”和农贸市场、加油站等15类“重点场所”分别制定了服务措施、管控办法,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街道还建立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院落长四级网格党组织体系,优化设置网格48个、微网格54个,深入运用干部“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机制,整合司法所、执法大队等6个区级延伸部门力量,积极打造“爱在李渡 满分服务”红色志愿服务品牌,切实延伸网格“神经末梢”,构建起定位清晰、职责明确、关系顺畅的职责任务体系,实现从“多网叠加”向“分格施策”转变。


同时,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建立了综合研判、事件分流、考核评估、24小时值班值守等机制,可以调度全街道各层级力量,快速高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置各类紧急应急事件。


2024年以来,街道紧紧围绕构建“141”基层智治体系,依托数字赋能,收集社情民意和解决各类问题500余件。截至目前,完成网格任务62897件,办结网格事件20120件,办结率为100%,实现了解决困难有速度、关心群众有温度、推进治理有力度。


接下来,李渡街道将进一步整合完善基层治理平台功能,充分提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实战实效,提高为民办事效率,提升群众幸福感,推动高效治理迈上新台阶。


记者 黄河

编辑 李哲元

责编 杨青青

终审 吴俞兵